街舞、蒙古族舞蹈、非遺儺舞、千手觀音,側手翻、肩肘倒立、葉問蹲、轉帕……這是一場機器人舞者的較量,別看它們身形嬌小,但是一招一式盡顯專業(yè)舞蹈演員的風范,而且演出服裝精美,還有自創(chuàng)的舞臺燈光。8月2日上午,第一屆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外圍賽集體舞蹈預選賽比賽正酣,這也是2025年華北五?。ㄊ?、自治區(qū))大學生機器人大賽舞蹈專項賽,來自各大高校的參賽隊攜各自的機器人舞團亮相。
評審團隊最終選拔出8支隊伍,他們將于8月14日至17日來到國家速滑館,參加2025世界機器人運動會中的集體舞蹈比賽項目。
參賽機器人在檢錄處檢錄。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
機器人“舞團”表演非遺儺舞
上午8點半,比賽開幕式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沙河校區(qū)體育館舉行,足球機器人代表、大人形機器人代表、舞蹈機器人代表邁著穩(wěn)健的步伐走上比賽場地,接受運動員檢閱,向觀眾致意、揮手感謝,機器人運動員展示得有模有樣。
9時15分左右,機器人集體舞蹈預選賽拉開戰(zhàn)幕,“運動員”檢閱區(qū)秒變舞臺。大學生們發(fā)揮奇思妙想,不僅為各自的機器人舞團帶來五花八門的背景板,而且還自創(chuàng)了舞臺燈。小小的舞臺,演出燈光一打,機器人舞者穿著各式演出服閃亮登場。
機器人伴隨著歌曲《青蘋果樂園》節(jié)奏跳舞。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
集寧師范學院的“機甲舞動先鋒隊”由四名機器人舞者組成,它們身穿蒙古族傳統(tǒng)服飾,頭戴氈帽,中間C位的是“領舞”。隨著豪邁的歌聲響起,“舞者”們舒展胳膊,每一個關節(jié)靈活轉動,雙腿隨著音樂有節(jié)奏地搖擺。舞蹈的前半部分動作優(yōu)美,后半段節(jié)奏動感,“領舞”跟隨音樂嫻熟地轉動手中的手絹,增加了舞蹈表演的難度。
身著戲服的機器人現(xiàn)場表演儺戲。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
北京石油化工學院有兩支舞蹈團參加比賽,它們的舞蹈充滿著濃郁的中國風。其中,“機儺萬象隊”表演非遺儺舞,機器人的服飾融入了苗族傳統(tǒng)服飾特色,頭戴面具,音樂響起,“領舞”以一個流暢的側手翻亮相,臺下的觀眾紛紛叫好。記者注意到,“機儺萬象隊”的表演具備一定的難度,不僅有機器人側手翻,還有下腰后起身,肩肘倒立、側身抬腿等動作。有的機器人舞者看上去有些搖搖晃晃,但是好在基本能完成動作。該高校的另一支隊伍“從容應對”表演千手觀音,這個舞蹈的難度在于所有“舞者”胳膊抬起的時間、高度、力度要十分精準,這樣才能形成手臂波浪。
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的“扭動比斯兔”舞蹈隊由五位機器人“舞者”組成,它們演繹的是從“脆皮”大學生到運動健將的轉變。團隊中有穿著對襟衫的詠春拳“師傅”,有穿著一身運動衣的體育“老師”,還有三位“大學生”。在2分30秒的比賽時間里,“舞者”們不僅演繹了故事情節(jié),還表演了葉問蹲、弓步沖拳、馬步等動作。
機器人卡點表演練了一個多月
記者從主辦方了解到,根據《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團體舞蹈賽規(guī)則》,所有參賽機器人在2分至2分30秒的表演時限內,各隊需完成自編舞蹈動作,并接受結構設計(15分)、創(chuàng)意編排(15分)、多機協(xié)調性(15分)、技術難度(25分)、音舞協(xié)調性(15分)及過程穩(wěn)定性(15分)六大維度的綜合評判。
每一支“舞團”都離不開既是教練又是陪練的大學生們。機器人在場上比賽,大學生們在臺下目不轉睛地盯著“舞者”的每一個動作,有的“教練”暗暗給“舞者”們加油:“別摔、別倒,堅持住?!薄拔枵摺?們也都比較爭氣,能夠一絲不茍地按照程序設計完成動作。北京石油化工學院有兩支機器人舞者團隊先后上場比賽,在比賽間隙,七八名“教練”爭分奪秒為機器人“搶裝”,換服裝、換頭飾,調整隊形,最重要的是調整機器人舞團的程序。
參賽選手現(xiàn)場調試機器人的舞蹈動作。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
在每一支“舞團”完成比賽的背后,是大學生們不斷嘗試、訓練機器人的辛苦付出。北京石油化工學院機器人舞蹈團隊負責人蘇君碩告訴記者,剛開始機器人在做側手翻這個動作時,不是偏臺就是翻出界。針對這一問題,同學們在機器人腿部強化了程序設計,以保證機器人能絲滑地完成側手翻,且不翻出臺。讓機器人卡點完成舞蹈動作是順利表演“千手觀音”的關鍵,“我們調整了時間延遲的程序,從10秒間隔、5秒間隔一點一點地調整,直至讓所有‘舞者’在表演時‘胳膊’能夠柔順、間隔有序地抬起。” 蘇君碩介紹,從一個月前接到參賽任務起,每一天都在熬夜訓練“千手觀音”的卡點。記者在比賽現(xiàn)場看到,從表演效果上來看,“千手觀音”的舞臺呈現(xiàn)比較完美,手臂波浪的造型吸引了觀眾和記者們的注意,大家紛紛拍照留影。
表演舞蹈“千手觀音”的機器人動作整齊劃一。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
當然,在比賽中也機器人“舞者”開了小差,比如說一不小心摔倒的、摔倒后沒有立即起身的,還有的耍了“小脾氣”,還有30秒表演才結束,它干脆愣愣地站在原地。針對這些“舞者”,“陪練”們趕緊動手將其扶起來,和團隊完成后面的動作。一般來說,開小差的“舞者”們在起身后都能跟上隊伍的節(jié)奏。
北京信息科技大學“BISTU Robot”人形機器人本體結構樣機亮相
在今天活動現(xiàn)場,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正式發(fā)布自主研發(fā)的“BISTU Robot”人形機器人本體結構樣機,這是該校研發(fā)的首款通用人形機器人,是該校在機器人領域推進有組織科技成果轉化的嘗試,未來將把這一新研發(fā)的人形機器人打造成產教融合的平臺,并推動產業(yè)化發(fā)展。
北京市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,市教委大力加強機器人領域學科專業(yè)建設,支持高校開設機器人工程專業(yè),推動本碩博貫通培養(yǎng)。目前北京已有15所高校開設機器人工程本科專業(yè),2024年招生395人,另有十幾所高校開設機器人工程專業(yè)碩士、博士學位,部分高校開設相關微專業(yè),形成了本碩博貫通、微專業(yè)為輔的完整機器人學科專業(yè)布局。
北京市教委重點支持華北五省機器人大賽,今年這一賽事創(chuàng)新結合首屆人形機器人運動會作為預選賽,為高校隊伍搭建了通往國際賽事的階梯。
在今天的比賽上,8支隊伍脫穎而出,他們將于8月14日至17日在國家速滑館參加2025世界機器人運動會中的集體舞蹈比賽項目。
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
編輯 張牽 校對 盧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