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暴雨引發(fā)的洪水將6名在北京懷柔露營游玩的人推入絕境。消防救援人員歷時100多個小時,想盡辦法,在寬60多米的白河架起繩橋,依次救出了被困者。


消防員們正在協(xié)力搭建“繩橋”。圖源:懷柔區(qū)消防救援支隊


六名露營者被困山頂,救援人員用無人機投送物資


7月26日晚,在懷柔區(qū)琉璃廟鎮(zhèn)青石嶺村對面露營的王先生一行六人突遭大雨襲擊。營地瞬間被洪水吞噬,王先生帶領眾人緊急撤至山頂。唯一的進山橋梁被沖毀,四周峭壁環(huán)繞、洪水洶涌,通信中斷,六人陷入絕境。


27日凌晨,懷柔區(qū)搶險救援全面展開,但由于通信中斷,王先生很難第一時間與外界取得聯(lián)系,只能不斷揮舞手中物品和呼喊,希望能被村內(nèi)人員發(fā)現(xiàn)。所幸村干部巡村時發(fā)現(xiàn)了王先生一行人,利用衛(wèi)星電話進行報告。


懷柔區(qū)湯河口消防救援站指導員苑家俊是第一批展開營救的力量。28日早,他帶領湯河口站8名救援人員向青石嶺村挺進,此時進入青石嶺村的道路和橋也已經(jīng)被沖毀。到達現(xiàn)場后,消防救援人員發(fā)現(xiàn),一條寬約60米的白河橫亙在救援人員面前,轟隆隆的水流聲完全淹沒了救援人員與被困人員的交流聲。苑家俊利用衛(wèi)星電話與指揮部取得聯(lián)系,爭取更多增援力量,同時決定留守在青石嶺村,隨時觀察被困者情況,為后續(xù)救援做好準備。


29日早上7點多,由迎賓路消防站站長李前坤帶領的9人增援力量踏上征途?!皬闹笓]部到青石嶺大概十五公里,這十五公里是完全不通車,而且隊員們要翻山、蹚河?!崩钋袄ふf。下午1點半,增援力量終于到達青石嶺。雖然過了一天,但白河的水流沒有絲毫變小。李前坤和苑家俊商議后,向指揮部報告了當前情況,放棄了強行渡河的念頭,利用無人機向被困人員投送應急物資,并安撫被困人員。


露營者通過“繩橋”渡河。圖源:懷柔區(qū)消防救援支隊


渡河難度大,消防員徹夜搭建“繩橋”


為了徹底營救六名被困人員,消防救援前方指揮部更改作戰(zhàn)方案,抽調(diào)懷柔區(qū)山岳救援力量全部骨干趕來增援。30日清晨,由懷柔區(qū)消防救援支隊副支隊長成永超帶領的突擊隊再次向青石嶺挺進,“被困人員已經(jīng)堅持四天了,體力和意志力都比較脆弱,今天無論如何,我們要把他們帶出來?!?/p>


30日上午11點40分,成永超帶領隊伍到達河邊。消防員嘗試利用拋投器將繩索打到對岸,但被困人員缺乏對繩索打點的理解,繩索落地后,中間部分很快被湍急的河流沖走。連續(xù)幾次嘗試失敗后,救援人員向村民借了一段魚線,將繩包連接在無人機上,同時投送了一張字條,告訴對岸被困人員如何固定繩索。


架設好繩索后,救援人員再次利用無人機空投了一部手持電臺,方便溝通。


下午6點,增援力量攜帶舟艇、繩索、吊帶、掛鉤等器材趕到了現(xiàn)場。兩名救援人員用安全繩打好保護,劃著小船駛向?qū)Π丁?v使救援經(jīng)驗豐富,兩人也不敢有絲毫大意,手里緊攥繩索,一點點向前挪。


半小時后,兩人終于到達對岸?!拔覀兡苓^來,就保證把大家?guī)Щ厝??!本仍藛T登岸后,立即安撫被困者的情緒。


另一岸的消防員再次利用無人機空投架設“繩橋”所需要的器材,兩名救援人員迅速選擇支點,搭建好第一條救援“繩橋”。一條“繩橋”足夠經(jīng)驗豐富的救援人員渡河,但被困者毫無經(jīng)驗,為徹底消除潛在的落水風險,救援人員通過衛(wèi)星電話請求更充足的器材增援。


次日凌晨0:30,消防員攜帶救援器材趕到。救援人員按照既定方案,迅速搭建第二條“繩橋”。六名被困者依次穿戴好救生衣、安全吊帶組,靠掛鉤固定在“繩橋”上。4點10分,第一組橫渡的母女二人(女兒3歲)順利到達岸邊。凌晨5點50分,六名被困者全部被轉(zhuǎn)移至安全區(qū)域。至此,這場歷時100多個小時的救援終于成功。


劫后余生的王先生一家緊緊抱在一起,流下了激動的淚水。


“確實困難比較大,路不通,攜帶器材行進很困難,河面寬,水流也急,岸邊支點也不好尋找。我們必須把被困者橫渡過程中的潛在風險全消除,最后總算是成功救下來了?!背捎莱袊@道。


新京報記者 彭鏡陶

編輯 彭沖 校對 楊許麗